实现加密世界的初心:技术与机制双轮驱动与防御新体系
撰文:Brook 编译:Elaine & Sissi & Leia, TEAO
加密世界的乱象与创新乏力,让人们不禁质疑:我们是否正在实质性迈向理想的未来?《协议革命与 DigiLaw 工程》前言以系统化视角探讨加密世界的本质、发展中的卡点以及未来建设的无限可能,为理解这个新星球的真实面目提供了重要思考。
如何实现加密世界的初心,维护好安全且道德的发展环境?尽管加密世界正在逐步向前迈进,但由于其仍 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秩序还在逐步建立中,新进者贸然闯入,往往很容易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当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支持加密世界实现去中心化的初心时,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协同传统监管机构和社区大众设立一套机制,可以自发性监测并压缩作恶空 间,构筑起加密世界的「免疫系统」,全方位净化加密世界发展环境?同时,是否也可以让身陷其中的普通人获得全局视角,更好地看清加密世界发展的全貌?
技术与机制:双轮驱动加密世界的未来
要实现加密世界的初心,打破现有困境,尤其是瓦解「作恶」的根源,必须依赖「技术」和「机制」双轮驱动。
「We are no longer early to crypto.」Vitalik 曾表示,以太坊和 Layer2 解决方案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费用降低、交易速度提升和安全性增强方面的进步,标志着加密正在迈向更加成熟的阶段。确实,自比特币诞生后的十几年里,以 coding 为主的技术 Builder 们为加密世界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技术无疑是加密世界开拓「无尽未来」的核心引擎。
然而,「We are early to crypto being usable」。为什么加密迟迟未能实现大规模采用?除了友好性和易用性仍需改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面向 DigiLaw 生态系统的机制设计与演进」的研究和应用上远远滞后于加密技术的发展。技术新开辟的广阔疆域上究竟会长出「鲜花」还是结下「恶果」,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精妙的机制来有效引导与规范。而目前加密世界的种种乱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机制设计仍不够精妙完善,为作恶留下了大量的可乘之机,这无疑是加密普及和采用的一大关键障碍。
要尽快迈向下一个十亿用户,我们亟需提升 DigiLaw 生态系统的整体道德与安全水平。然而,这并非易事。
DigiLaw 生态系统:全新「物种」
「DigiLaw 生态系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物种」。 DigiLaw,作为一组完成特定目标的规则集合体,能够使参与者在这些规则的框架内协作或博弈,从而构建出一个开放且动态自演化的复杂系统 ( 本书称之为「DigiLaw 生态系统」)。与芯片、飞机、桥梁等「死」( Mechanistic ) 的复杂工程系统不同,DigiLaw 生态系统更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免疫系统等「活」 (Adaptive) 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它不光包含微观层面的交互,还包含从微观到宏观的涌现。
需要说明的是,「Mechanistic」 和 「Adaptive」并非截然对立的两种状态,它们处于同一光谱的两端。整体上,加密协议生态系统更偏向「Adaptive」 状态,但目前的机制研究尚不足以支持一个 「Completely Adaptive」系统的构建与可持续运行。
这类「活系统」的设计与演进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级的挑战。仅代币经济的设计就涉及逆向博弈、激励相容等诺奖级难题,更何况这类问题的解决应该上升到代币设计、DigiLaw 设计,乃至整个 DigiLaw 生态系统的设计上来 ( 关系如上图 )。从某些维度上讲,其难度不亚于先进的芯片设计、火箭和飞机设计、汽车设计、摩天大楼的设计等,所以不能只依赖诞生于这类「死」系统的 「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MBSE)」方法,需要进一步升级至适用于存在涌现现象的活系统的 「Agent-Based System Engineering(ABSE)」方法,来对 DigiLaw 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各个层次的行为进行理解、设计与建模仿真。
此外 ,「活系统」不仅仅是设计上的难题,其演进也面临巨大挑战。如 何实现人工治理最小化?是否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自我调节体系,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的参数和机制调整?甚至未来是否能借助强大的 AI 来实现「活」系统的自适应?
DigiLaw 工程师:新型人才的崛起
从以太坊、AAVE、Compound 等成功穿越牛熊周期的协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协议的一大共性是都在机制设计与演进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与技术安全审计一样,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值得信任,除了看它在技术层面是否做了合规的代码安全审计外,我们还要关注是否有 DigiLaw 工程师参与设计和不断优化其生态系统的机制结构与参数调整。如果有,这至少能证明项目方在道德和可持续性方面足够重视,尊重每一位参与者的财产安全,并从生态系统运作的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其机制。
( 注:TokenEngineering 领域常将这类人才成 为「代币工程师」,这个词确实特色、新颖且指向性明确。我也一直在「代币工程师」和「DigiLaw 工程师」之间摇摆。但是举例来讲,AAVE、Compound 等协议作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生态系统,其经济机制的参数运维(如核心借贷业务中质押率、清算比例等关键参数的调整)等高度影响着整个加密协议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与效能。然而这些问题与其原生代币无关,却是今天 Compound 协议稳健高效向上发展的关键杠杆点。相较于「代币」,「DigiLaw」是更为全面的命题,我担心「代币工程师」的叫法会让人产生误解,误以为这类人才的作用仅仅聚焦在「代币」上。而「DigiLaw 工程师」则更准确地反映了他们的工作本质——设计和进化的是数字世界中的透明且不可篡改的法则。因此,我选择 「DigiLaw 工程师」这一称谓,作为「代币工程师」的 2.0 版本。)
然而,现如今加密世界对 DigiLaw 工程师的重视远远不够。尽管 TokenEngineeringCommons 等组织一直在持续推动代币工程领域的发展,且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但相对来讲,「TokenEngineering」这一理念和方法仍未大规模普及和应用。许多项目方、投资人等仍停留在「Tokenomics」层面,甚至对 「TokenEngineering」 知之甚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We are still VERY early」in DigiLaw 生态系统机制设计与演进的研究上,不光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缺失,更表现在专业人才的缺失。
加密世界想要进一步突破安全和效能上的卡点,还需进一步挖掘 DigiLaw 工程师的潜力和价值。
技术是未知领域的开拓者,机制是广袤疆土的守护者。 没有二者的协同驱动,我们很难打造出平衡、健壮且反脆弱的 DigiLaw 生态系统。终极的理想状态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技术」和「机制」的发展足以支撑起 DigiLaw 生态系统的内生性的自我安全防御与自动效能优化。
然而,技术的迭代发展和 DigiLaw 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双轮还不能完全支撑起加密世界的初心时,我们还需要「外源性人工防御」的协同发力,共同守卫加密世界的道德与安全。
防御新体系:以技术与机制共建加密世界的道德与安全
加密世界亟需建立起一套对抗风险的「防御新体系」。很大概率上,加密世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都将处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混合状态。这里的「混合」有两层含义:一是 DigiLaw 自身的「去中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 DigiLaw 所在的端到端全环节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尽管有些 DeFi 协议本身高度去中心化,但在实现过程中仍需依赖于中心化的基础设施服务,同时搭建在协议之上的 app 也可能是中心化的。
在这样的混合系统中,防御体系也应当是可组合的。最终的理想状态是 -- 社区大众自下而上地完成「去中心化」部分的自监管 (self-governance),传统机构自上而下完成「中心化」部分的监管 (regulation)。目前,政府等传统机构的监管正在加速推进,这属于外部人工防御。虽然这种监管确实能压缩某些作恶空间,但有可能会限制「去中心化」的发展。而借助技术和工具,构建基于社区大众的 DigiLaw 自我监管体系,可以由内而外、自下而上地抑制「恶」与系统性风险的诞生,这一内部人工防御机制可以更柔性地解决加密世界面临的「作恶」难题,同时也与加密世界通过去中心化手段实现初心的路径是一致的。
结语:技术、机制与防御体系的协同驱动
所以,想要实现加密世界的初心,建立起安全且道德的数字自然环境,在现阶段看来,至少需要技术和机制的双轮协同驱动,外加可组合的防御新体系,这三者不一定是详尽的,但却是加密世界发展突破瓶颈的关键。
火币数字货币新闻
——
不得不说,Solana 确实是这轮牛市中热度最高的链了,前有 DePin 热潮中超过半数明星项目出自 Solana 生态,后有一波又一波的 Meme 热潮,不可谓不热闹。
那么,目前我们看到的 Solana 生态的高收益主要来自哪儿呢?这样火爆的状态又能可持续多久?
Solana 链上费用情况一览
和以太坊类似,Solana 的链上收入也包括基础交易手续费、MEV小费等。以太坊在EIP1599提案之后,将所有的基础 Base 费销毁,MEV 小费则直接奖励给验证节点,Solana 也有类似的销毁机制,将基础手续费按固定比例销毁(初期设定 50%),剩下的分配给验证者。
因此,在对比以太坊和 Solana 链上收入时,所有被销毁的基础交易费用也纳入其中。
具体来说,Solana 的链上收入包括基础费用、有限交易费用、小费(Jito)和投票费用,如下图所示。
从这张图所展示的 Solana 链上每日费用变化趋势来看,相比其他两项来说,基础交易费和投票费用变化不是太大,但是优先交易费用和小费自今年三月以来获得了飞速增长。
那么,这两项费用分别是什么呢?优先交易费很好理解,即用户为了加快交易速度而支付的费用,一般在交易的时候直接添加。小费(Jito)则是用户给验证者支付的额外费用,一般用于 MEV 相关的交易,定向支付。
这两者的快速增长,都意味着 Solana 网络的活跃性提升、DeFi 活动增多导致的网络拥堵加剧,用户更愿意通过增加优先交易费的方式提升交易速度,同时验证者通过优化交易顺序捕获的 MEV 机会也增多。
那么,Solana 链上的 DeFi 交易具体是哪些,是不是完全是 Meme 驱动的?
通过上图数据不难看出,Solana 链上的交易主要包括 Meme(Pumpfun)、Meme(其他)、项目 Token、LST Token、稳定币和 SOL 交易等,其中项目 Token除了以上列出来的所有类别,还包括 DePin、SocialFi 等。
最近两个月,所有 Meme 的交易量占比从 48% 提升到了 74%,当然,其他几项交易量比重的大幅缩水并不意味着交易量的下降,在行情上行之际,Solana 链上的项目 Token、LST、稳定币以及 SOL 交易量都有了大幅增长,但是,Meme 的增幅实在太夸张,最近两个月增长了 667%,所以,相比较起来其他交易占比才大幅下降。
这也印证了上面的数据,因为 Meme 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且在 Meme 交易中「时间就是金钱」这一信念的驱使下,用户自然更加愿意支付优先交易费。而链上交易越活跃,MEV 的机会也就越多。
Solana 链上活跃 Dapp
1)DEX
目前 Solana 链上以 Meme 交易为主,自然一众 DEX 是最活跃的 Dapp 了,目前 Solana 生态一众的DEX中,热度最高的要数 Raydium,下图数据显示,得益于 Meme 的爆发,目前和 Meme 深度绑定的 Raydium 已经占据整个 Solana 生态交易量的 63.5%,而一开始占据 Solana 生态绝对优势的 Orca 随着 Meme 交易量的爆发,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已经从超过 60% 的份额到降至目前的 15% 左右。
PumpFun 作为 Meme 发射平台,其自带的 Meme 交易功能,也在这一波 Meme 爆发中交易量占比将近 5%,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Solana 生态 DEX 市场份额占比,来源:Dune.com
2)聚合 DEX 及交易机器人
除了 DEX 的直接交易之外,Solana 生态中的聚合 DEX 以及交易机器人也非常活跃。下图展示按交易来源划分的 Solana 生态 DEX 市场份额,最新数据显示 Jupiter 交易量占 33%,其他协议(包括交易机器人)占 19%。
按交易来源划分的 Solana DEX 市场份额,来源:Dune.com
Jupiter 作为 Solana 生态中最大的聚合交易 Dex,目前 TVL 突破 15.7 亿美元创下新高,而且最近 Jupiter 动作非常多:
先是 10 月 2 日「未申领的 2.3 亿枚 JUP 用于延长和资助 ASR」提案获得通过,主动权益质押奖励(ASR)将再延续一年;
随后在 10 月 8 日推出移动应用程序,支持 Apple Pay、信用卡等多种支付方式,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法 B 通道;
10 月 17 日又推出Solana MemeCoin 终端「Ape Pro」,着力实现 MEV 保护,改善交易中的三明治攻击现象。
一系列动作之下,Token JUP 的价格也非常强势。
除了聚合交易平台之外,Solana 生态中的交易机器人也非常活跃,超过 10% 的交易由交易机器人贡献,其中收入排名前四的分别为 Photon、Trojan、BONKbot 和 Banana Gun。Photon 过去三十天的收入达到 2985 万美元,成为 Solana 生态中仅次于 Solana 主链收入的协议。除了 Solana 主链和 Pump 协议之外,Solana 生态收益前五协议的其他三席全是交易机器人,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Solana 生态协议收益排名,来源:DefiLlama
3)其他 Dapp
尽管在整个 Meme 季中,围绕 Meme 的 DEX、聚合 DEX 以及交易机器人非常火热,不过,随着 Solana 链上的火热,SOL 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从而带动生态中的质押、再质押、借代、杠杆等协议,以下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几个 Dapp。
Jito
Jito 目前已经是 Solana 生态中 TVL 最高的 DApp,TVL 超过 30 亿美元,占 Solana 整个生态 TVL 的三分之一以上。Jito 支持用户存入 Solana 或者 Solana 的 LST Token 进行再质押,相比于其他质押协议,Jito 最大的特色是其 MEV 套件,通过对 Solana 生态中的交易提取 MEV 收入,将这部分收入分配给质押者,从而提高质押者的收入。
目前 Jito 的再质押存款已经达到 2500 万美元的硬顶,表示第二阶段将提高上限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质押需求。
Kamino
Kamino 是 Solana 生态中顶级的稳定币和 LST 资产收益平台,同时整合了借代、流动性提供和杠杆等功能,目前整个协议的 TVL 已经达到了 20 亿美元。
Kamino 支持一键式自动复利集中流动性策略,方便用户通过控制借代资金来最大化收益。另外今年第四季度预计将推出 Lend V2 ,届时将允许无许可创建不同的借代市场,满足更广泛的用户需求,以及引入自动化单一资产借代金库,跨市场聚合流动性,以期成为 Solana 链上金融的基础层。
Marinade
Marinade 也是 Solana 生态的流动性质押协议,目前 TVL17.9 亿,仅次于 Raydium 位列第五名。不过同为流动性质押协议,Marinade 协议收益远不如 Jito,近期 Marinade 在力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 Solana 质押服务,这一个半月来 TVL 上涨近 50%。
小结
Meme 热潮确实带动了整个 Solana 生态的火热,最直接的体现是 Solana 的链上收益以及用户活跃度。
不过目前的 Meme 毕竟只是牛市行情下特定时期的产物,一旦进入熊市,MeMe 行情若不再持续,Solana 生态如何保住公链的领先优势是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像曾经火爆出圈的 NFT 行情,盛宴过后也是一地鸡毛,Solana 能否借势 MeMe 的火热,打造更加健康的生态收益结构呢?
链上费用超以太坊 SOL 真的要取代 ETH 的地位了?
链上费用超以太坊 SOL 真的要取代 ETH 的地位了? 撰...
